公开征集







重音国际诗歌奖共设立有4个主竞赛单元:实验翻译奖(Award for Creative Translation)、具身之影奖(Award for Video Performance Poetry)、艺格敷词奖(Award for Ekphrastic Poetry)、重音新人奖(Award for Emerging Voice)。其中,每一竞赛单元将评出1位获奖者与5个荣誉提名,每名获奖者授予奖金1000元人民币。在后期出版与公开展映阶段,获奖作品与荣誉提名作品皆会呈现于中国和苏格兰的文学刊物、国际诗歌节、展览及公共推介活动中。

重音国际诗歌奖是全球范围内首个将中英文诗歌写作、翻译与跨媒介诗歌创作共同纳入评选视野的综合类双语诗歌奖项,同时亦欢迎非个人投稿的团体创作。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公开征集,带着发明式的目光重新领略全球语境下当代诗歌地貌的差异性褶皱,希望敞开视野与怀抱,迎接那些尚未得到充分关注的未来诗人及边缘性群体的书写与发声;我们期待写作已臻成熟的诗人们着力突破自身的象限,探索更具挑战性的创作形式,同时也期待跨媒介艺术家们以变幻多端的手势大胆触发诗的潜能;我们愿以一个个重音记号编织出一部共时性的交响,并在众声部的羽翼翩飞中等待你的前往。






重音国际诗歌奖共设有4个竞赛单元,投稿者(每人或每个团体)可同时投稿参评多个竞赛单元,但每一单元仅限投稿一次。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1年12月30日(EST美东时区)止,欢迎有意参评本次奖项的全球创作者,将作品发送至诗歌奖组委会指定邮箱: accentsociety@gmail.com 请在投稿前确认来稿符合下列竞赛单元的征集细则,在邮件标题中注明具体参选单元,并于正文附来稿者个人通讯信息(姓名、个人简介、通讯方式)




单元A:实验翻译奖


实验翻译奖旨在奖掖兼具优秀诗歌翻译水平、创意写作能力与实验精神的作品。本单元投稿者须从以下苏格兰诗人的英文诗作中任选一首翻译成中文, 需要同时做常规翻译和实验性翻译。我们把实验翻译看作一种创意写作,投稿者可自行界定创造式翻译)。来稿须包括三个内容 a) 常规翻译 b) 实验翻译 c) 另附一段400字之内的陈述,简要阐释原文、常规翻译与实验性翻译之间的联系。来稿请投递到组委会指定邮箱:accentsociety@gmail.com 在邮件标题中注明实验翻译奖单元,并于正文附来稿者个人通讯信息(姓名、邮箱、微信号)。




【 翻译原文请点击链接】

参赛选章 I 实验翻译奖诗歌原文






评委



王宇光


译者。出版有译著《维特根斯坦传》(瑞·蒙克)、《欢迎来到猴子馆》(库尔特·冯内古特)、《剑桥鲍勃·迪伦手册》等。



杨全强


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知名出版人,从事出版实务工作二十年以上,上河卓远、行思文化等出版品牌创立人。曾策划出版鲍勃·迪伦、多丽丝·莱辛、阿特伍德、毛姆、米歇尔·福柯、阿兰·巴迪欧、让·鲍德里亚、齐泽克、汪民安、苏童、孟晖、田晓菲、李皖、特里·伊格尔顿、詹姆斯·伍德等人文思想、文学艺术类作家学者作品500种以上,曾获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编辑,所策划图书多次入选各媒体年度好书。译有《解读大众文化》、《艺术的共谋》(合译)等。



奚密


台湾大学外文系学士,美国南加州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及博士。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以现当代汉语诗歌及东西方比较诗学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论著包括:《现代汉诗:1917年以来的理论与实践》、《现代诗文录》、《从边缘出发:现代汉诗的另类传统》、《诗生活》。主要编辑与译作包括《现代汉诗选》(英文)、《杨牧诗选》(英文)、《二十世纪台湾诗选》(中、英文)、《海的圣像学:沃克特诗选》(中文)、《心也会流泪》(中文)。




徐迟


译者,译作有《他人的行当》《独自迈向生命的尽头》《什么是一首好诗》《眩晕》等,另有诗歌翻译零星见于《飞地》等文学杂志。


刘皓明


美国凡萨大学(Vassar College)中日文系与亚洲研究教授,中日文系主任。 刘皓明通晓多种语言,中文以外,英语和德语为主要学术工作语言,此外也精研和掌握拉丁、希腊、法、意等主要欧洲语言。其学术研究领域包括西洋古典希腊和拉丁诗歌、英、德浪漫派与现代派诗歌。2021年出版了古希腊诗人品达(Pindaros)诗集的第一个中文全本翻译《竞技赛会庆胜赞歌集》(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古罗马诗人贺拉斯(Horace)主要抒情诗作品的翻译与研究《贺拉斯<赞歌集>会笺义证》(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目前从事的工作包括西西里的诗歌与考古游记、文学理论论文,以及荷尔德林赞歌翻译与诠释。




林小颜


90后旅美诗人,本科毕业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历史系,研究生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著有诗集《看不见的特拉维夫》,英文诗集 Café after Dawn,最新中文诗集《我的诗句唤不醒长眠的你》最近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现居纽约。




钟娜(主持)


双语写作者,文学译者,播客主播,文学孵化平台重音社合创人。中英文作品散见《小说界》,《上海文学》,《新京报书评周刊》,《洛杉矶书评》,Lit Hub,The Margins,A Public Space 等。纽约小说中心青年作家项目成员,Tin House 工作坊成员,长篇节选获 Bette Howland 奖,New School Chapbook 奖等。译有《聊天记录》,《正常人》,《我们所失去的,我们所抛下的》。





单元B:具身之影奖



具身之影奖旨在发掘以视频影像作为媒介载体、以具身化表演(包括但不限于肢体行为、口头诗歌说唱、手语诗、默剧、编舞等)作为诗性传达的跨媒介作品。本单元投稿者须投递一部5分钟以内、具有表演性元素的数码视频影像,影像中所出现的语言内容请配以中英双语字幕,来稿须另附一段200字之内中英文作品简介。



评委

85 dessert spoons


松散的诗人、小说家和艺术家团体,其成员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埃及和特立尼达拉岛。它们把自己看做一个或多个勺子,每周不固定时间于线上进行视频礼拜,轻轻叩问有关早餐、诗、视觉艺术和表演的永恒幻觉。合作作品有沉浸式诗歌展演《盐计划》将于2022年5月登陆纽约。勺子部落的成员有:罗伯特·咖喱,安·卡森,徐今今,钱小小,李骄阳,珍娜·兰卓,阿米尔·霍,拜安,萨拉  ·埃卡梅尔,维尔·瓦顿,查瑞斯·卡普陀,乔安娜·阿卡维多,和阿曼达·拉森。



李文嘉


主 要使用摄影、文字、影像和行为为媒介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从文化体系中的细微差别出发,通过再创作、交流和误译,以一种反思性的方式来探讨文化系统以及语言伦理。他于芝加哥艺术学院和罗格斯大学分别获得艺术学士和硕士学位,参与的展览和放映活动包括: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LeRoy Neiman Gallery画廊、纽约电影资料档案馆、乔治亚大学Dodd画廊、爱尔兰阿尔斯特博物馆、挪威TM51艺术空间,以及冰岛平地电影节。他目前任教于美国史密斯学院。



马汀滢


作品曾受邀在纽约美国华人博物馆,纽约国际艺术工作室及策展项目(International Studio and Curatorial Program)、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上海明当代美术馆,纽约贾德逊教堂(Movement Research at Judson Church)等地展演。她的写作曾发表在Wendy’s Subway、《T Magazine风尚志中文版》、《艺术界》、先锋中心《The Broadcast》杂志。她曾入围2018年华宇青年艺术奖,于2019-2020年间在纽约Shandaken Projects进行驻留,并于2021在曼哈顿下城文化协会艺术中心驻留。




陈思安


作家、戏剧编剧、导演,译者。“声嚣”剧读节创办人及艺术总监。出版有短篇小说集《体内火焰》《活食》《冒牌人生》《接下来,我问,你答》等。戏剧代表作《凡人之梦》《在荒野》《冒牌人生》《随黄公望游富春山》等。由她编剧、导演的戏剧作品曾在英国皇家宫廷剧院、爱丁堡国际戏剧节、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中国国家话剧院、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台湾两岸小剧场艺术节、南锣鼓巷国际戏剧节、城市戏剧节等地进行演出。





刘博


虚拟偶像创意顾问。曾担任Roadmap Writers剧本分析师;美国亚特兰大电影节、Jumpstart剧本大赛剧本初审;英文剧本入选美国圣丹斯电影节剧本Development Track Program终选;英文剧本入选美国Filmmatic Horror Awards剧本大赛半决赛;英文电视剧剧本入选美国Creative World Awards剧本大赛半决赛;获得美国圣丹斯电影节Sundance Co/ab奖学金学习科幻剧本创作; 获得美国波士顿Grubstreet创意写作奖学金;电视剧项目入选华策首届影视新力量创意营前6名,将由华策后续孵化开发中。



李骄阳(主持)


工作和生活于纽约的诗人和跨媒介艺术创作者。重音社合创人,为多家英语杂志工作。文字作品散见于Gulf Coast Magazine,3: AM, Blackbox Manifold, Foglifter Magazine, 洛杉矶书评,中国新闻周刊等。跨界实验作品在纽约现场艺术中心, 移民艺术家双年展,Performa双年展,洛杉矶设计节,希腊国际电影诗歌节,Chashama Gallery等地展出。曾获得纽约艺术基金会,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美国当代艺术基金会等机构的资助和支持。



郭锦泓


2014-2016 组织与协办HYSTERIA杂志,并同行为艺术家BJORK GRUE LIDIN成立White Torture行为艺术研究小组,以邪典元素贯穿行为艺术演出并活跃于东伦敦诸如Dalston Super Store/Vogue Fabrics等地下俱乐部。2017年开始回国进行一系列个人实验项目。她目前的艺术创作是结合小说写作,关注个人内化于现实环境中的崩塌、政治立场的变革和个人如何于消散的现代性中自持、文学性与诗性在内心与外界的裂缝中的变化,同时她于2019年开始重拾绘画,并试图探索绘画与她影像实验之中的关系。




单元C:艺格敷词奖


艺格敷词奖旨在鼓励创作者藉由诗歌写作对视觉艺术作品进行描摹、转译、想象或批判式回应。本单元特邀苏格兰诗人Sophie Collins设定创作命题,来稿者须基于马格南摄影师Raymond Depardon拍摄于格拉斯哥(Glasgow)的下列摄影作品,创作一首题为《在格拉斯哥》的中文诗歌,并附200字以内的中文创作陈述。本单元期待投稿者以纪实或隐喻性的格拉斯哥城作为灵感,在写作中探索个人之于图像的观察视点、摄影镜头的权力语法、照片背后的主客体张力等延伸议题。来稿请投递到诗歌奖组委会指定邮箱: accentsociety@gmail.com 在邮件标题中注明单元C艺格敷词奖,并于正文附来稿者个人通讯信息(姓名、邮箱、微信号)。



【参考摄影作品请点击链接】

参赛选章 I 艺格敷词奖《在格拉斯哥》




评委



赵松


作家、诗人、评论家和策展人,曾荣获首届“短篇小说双年奖”、“单向街书店文学奖”。著有《伊春》《隐》《空隙》《抚顺故事集》《积木书》《被夺走了时间的蚂蚁》《灵魂应是可以随时飞起的鸟》《细听鬼唱诗》《最好的旅行》;还在《人民文学》《花城》等杂志发表了多篇小说,在《新京报·书评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文学评论。作为国内美术馆资深运营管理者,他曾担任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行政副馆长,并参与了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的创建和运营管理工作。目前他还担任中信出版·大方的文学顾问,负责选题策划、推荐作家等工作。



张尔


诗人。著有诗集《乌有栈》《壮游图》(《新诗》专辑)《句本运动》,有作品被译介为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印地语、瑞典语、日语等。2012年创办《飞地》。2013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哥特蓝岛、乌普沙拉等地参加诗歌活动。2014年参加巴黎第37届英法国际诗歌节,曾在花神咖啡馆、阿维尼翁欧洲诗歌中心等地朗诵。2018年获美国亨利·鲁斯基金会华语诗歌写作奖励,驻留佛蒙特创作中心。


王寅


诗人、作家、摄影师,出版诗集《王寅诗选》、《灰光灯》等著作多种,先后获得江南诗歌奖、东荡子诗歌奖等诗歌奖,作品被译成十六种文字。多次参加国际文学节和国内外摄影展,并举办摄影个展,摄影作品被多家美术机构和个人收藏。从2012年起策划“诗歌来到美术馆”系列活动,至今历时九年,获得《东方早报》“2013文化中国年度事件大奖”。成功策演上海春天诗歌音乐剧场(2019年)和深圳风火G&G创意社区跨年演出(2020年)。


杨小滨


诗人,艺术家,评论家。耶鲁大学博士,曾任密西西比大学教授,现任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员,政治大学教授,《两岸诗》总编辑。著有诗集《穿越阳光地带》、《景色与情节》、《杨小滨诗X3》、《到海巢去》、《洗澡课》等,论著《否定的美学》、《中国后现代》、《感性的形式》、《欲望与绝爽》、《无调性文化瞬间》等。现居台北。


甜河

毕业于同济大学哲学系、巴黎高等艺术研究院策展与艺术管理专业,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候选人。主要从事二十世纪法国哲学、媒介哲学及数字美学研究。入围2020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策计划”。艺术批评文章见于《画刊》《LEAP艺术界》等杂志。曾获“光华诗歌奖”、“未名诗歌奖”等奖项,作品广泛见于国内外文学期刊,著有个人诗集《晚熟》。



梁小曼

诗人、摄影师;1974年生于深圳,目前居住于深圳和上海。诗歌发表于海内外媒体及刊物,如《Perfil》(阿根廷)《今天》(香港)《中国当代女诗人》(墨西哥)等;2020年出版首部诗歌暨摄影集《系统故障》(译林)。其摄影作品多次在国内展出包括个展与群展如《明雅集:诗人的艺术》等。



包慧怡

双语作家、诗人、学者,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中世纪文学博士,复旦大学英文系副教授。研究古英语和中古英语文学、中世纪手抄本中的图文互动、文学地图学。已出版诗集《我坐在火山的最边缘》,评论集《缮写室》《青年翻译家的肖像》,散文集《翡翠岛编年》,英文专著《塑造神圣:“珍珠”诗人与英国中世纪感官文化》,中文专著《中古英语抒情诗的艺术》等。



康苏埃拉(主持)

青年诗人,人文艺术译者,跨媒介创作者,比较文学与英语语言学双学士,美国南加州大学教育学硕士,工作生活于美国旧金山。




单元D:重音新声奖


重音新声奖旨在发掘与鼓励在全球范围内以英语从事诗歌写作的中国籍与华裔创作者,尤其是仍处于自我孵化阶段、尚未获得过发表机会与文学奖项关注的未来诗人。来稿者须提供3页以内的英语诗歌作品,并附一篇400字以内的个人陈述,简述自己的英语写作与过往经历。



评委


单小月


英文诗人和编辑, 出生于中国东营,现居温哥华岛的。她的诗歌小册子《我选择爱情的频率》(2019)获得了Frontier Poetry Chapbook Prize;诗集《然后告诉是解药》获得 Tupelo Press Berkshire Prize,将于2022年出版。她是英语文学杂志《Spittoon Literary Magazine》的主编,《Tokyo Poetry Journal》的艺术总监和编辑,渐近线文学季刊英文版的博客编辑,《Cicada》诗刊的诗歌编辑。



田中裕希


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文学博士,现为日本法政大学文学系教授。曾获米切纳作家中心诗歌写作奖金和弗罗斯特中心诗歌奖,并著有英文诗集《白日招魂》。其诗歌作品和翻译作品散见于《美国诗歌评论》,《肯尼恩评论》,《新共和周刊》,和《巴黎评论》。



方商羊(主持)


2016年其作品由美国诗学院院长玛丽莲•尼尔森选为乔伊•哈乔诗歌奖首奖;2017年获米切纳作家中心写作奖金,并作为诗歌学者于该作家中心驻留写作三年;2019年获格雷戈里•奥多诺国际诗歌奖,并受邀参加爱尔兰国际诗歌节。2020年获斯坦福大学斯蒂格纳文学奖金, 现于斯坦福大学驻校写作及任教。作品散见于耶鲁评论,美国国家周刊杂志,爱荷华评论,格尔尼卡,新英格兰评论,Ploughshares,AGNI,TriQuarterly等国际文学刊物,并收录于英国前进诗歌协会年度诗刊。



高杰


苏格兰华裔诗人,目前于布朗大学攻读创意写作MFA学位。他出版有三本诗集《Wedding Beasts》 (2019)《Katabasis 》(2020) 和 《TRAVESTY58》 (2022),曾获New Poets Prize诗歌奖。他是《The White Review》的特约编辑。







与大多数文学奖的非公开评审流程相较,重音国际诗歌奖主张将解域创新精神延伸到奖项评审的整体流程之中,我们将整个奖项的评审机制视作一场由诗歌辐射及众的社会实验,期待以解构式的浪涌叩问既往文学奖项的评议标准与不透明性——在奖项评选阶段,本次诗歌奖的主持评委康苏埃拉、方商羊、李骄阳将邀请来自国内外的跨界评委组成圆桌审议团(评委阵容将在后续推送中揭晓),并采用网络工作坊作为组织形式,将每一竞赛单元的作品审议、投票、研讨乃至辩论过程进行实况直播并与观众在线联动。

在此,我们亦面向重音社的全球读者与各界伙伴,公开招募有意监督本次奖项评选流程的特邀观察员。届时,特邀观察员将在线旁听、监督评委发言投票,并从自身的审美视角、问题意识与学科背景出发,针对评审内容进行犀利提问与评论。

欢迎有意作为特邀观察员参与本届诗歌奖流程的各界伙伴(包括但不限于诗人、译者、艺术家、研究者、媒体记者、评论人、脱口秀演员、反重力捣蛋专家……),在2021年12月30日(EST美东时区)前将你的个人简介及观测兴趣发送至诗歌奖组委会邮箱: accentsociety@gmail.com 请在邮件标题中注明“特邀观察员”,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与你取得联系。
































Copyright © Accent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